为纪念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20周年,协会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忆来时路、悟奋进史、望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现将部分遴选征文作品进行推送展示。
廿载同行筑体系 初心如磐向未来
——一名审核员的成长手记
2002年,怀揣着对质量管理的热忱,我以ISO专员的身份开启职业生涯,负责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导入工作,自此与认证认可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2005年,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的成立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2008年,我通过CCAA审核员培训及全国统考,正式踏上审核员之路。二十年风雨兼程,从企业体系构建者到第三方审核员,从标准执行者到体系赋能者,我有幸亲历了中国认证认可行业从蹒跚学步到昂首阔步的跨越式发展。值此CCAA成立20周年之际,谨以个人职业历程为镜,映照行业奋进之路。
成长之路:从标准执行到价值创造
——体系筑基期(2002—2005)
初入行时,作为ISO专员,我的工作堪称“标准搬运工”:逐条对照条款编写文件,反复检查记录完整性,生怕遗漏任何细节。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每周二、四下班后雷打不动的两小时培训,为各部门骨干和班组长讲解标准要求与文件执行要点。无数个加班的夜晚,在成堆的记录文件中反复核对,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工作状态,恰是当时行业严谨作风的真实写照。
——价值突破期(2005—2008)
晋升体系主任后,我主导了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TS16949(现IATF16949)、ISO14001与OHSAS18001(现ISO45001)三体系整合项目。在CCAA《整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指导下,我们打破“文件孤岛”,建立基于过程方法的统一管理体系。当企业首次实现“零缺陷”(PPM=0)时,我深刻领悟到:体系建设的真谛不在于获得证书,而在于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职业转型期(2008—2011)
2008年参加CCAA审核员培训是我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老师“体系要活在流程里,长在员工心上”的教诲,让我跳出条文框架,开始用系统思维审视管理体系。从企业端到审核端,从“运动员”到“裁判员”的身份转变,使我对标准应用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求索之路:跨界融合中的专业精进
——审核员生涯的思考(2011—-2020)
转为专职审核员后,我面临“广度与深度”的悖论:虽然接触行业众多,但难以深入每个领域的技术核心。这种焦虑促使我做出新的选择——转入咨询行业,并取得电力行业标准化评审员资格。在服务发电、供电企业的过程中,我将体系思维与电力行业特性深度融合,主导编制了多项企业标准及团体标准。
——双碳时代的创新实践(2020至今)
2020年开启的“碳足迹”研究,让我找到体系管理与国家战略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将ISO14001与环境绩效评价相结合,协助企业建立碳管理体系,这与CCAA《绿色认证发展路线图》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这段经历印证了:优秀的审核员应该是“标准解读者”+“行业赋能者”的双重角色。
行业之变:三个维度的深刻变革
——标准应用之变
从“千人一面”的模板化套用,到“量体裁衣”的战略性匹配,企业更注重标准与商业目标的协同。
——审核价值之变
审核重点从“符合性判断”转向“价值创造”,审核员角色正向“管理顾问”延伸。某次审核中,我们提出的过程优化建议为客户年省百万成本,这正是新趋势的生动体现。
——技术手段之变
数字化浪潮席卷行业:从纸质记录到云端评审,从人工核对到AI辅助决策,区块链存证技术更是为审核可信度加装“安全锁”。
未来之路:以“三服务”开创新局
——服务国家战略
建议开发“ESG认证”新型服务,将体系标准与双碳目标、供应链安全等国家战略深度绑定。
——服务行业进化
构建“行业知识图谱”,通过大数据分析提炼最佳实践,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对标服务。
——服务人才成长
推动“认证工程师”培养计划,与高校合作开设“标准+”复合型课程,培养既懂专业标准又懂产业语言的跨界人才。
二十年风雨兼程,从手持标准战战兢兢的职场新人,到跨领域服务的资深审核员,我的成长轨迹与CCAA的发展历程交织共鸣。正如ISO9001:2015强调的“组织情境”理念,认证认可事业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展望未来,愿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继续做体系建设的躬耕者,与CCAA和行业同仁一道,共同书写认证认可事业的新华章!
作者:郑爱惜
单位:北京中水卓越认证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