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质量认证科普专栏:3分钟带您看懂甲醛检测报告
最新动态
质量认证科普专栏:3分钟带您看懂甲醛检测报告
2025-06-242

质量认证科普系列专栏


故事是这样的……

刚拿到装修公司的甲醛检测报告,您是不是和大圆子一样感觉像在看天书?是不是被满眼的数字和化学术语搞的云山雾绕?别慌,认吱吱已划好重点,3分钟教小伙伴们看懂甲醛检测数据,帮您轻松拿捏专业报告!

首先要看报告封面左上方有没有CMA标识,因为这个标识关系到报告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哦。

CMA标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二看报告基本信息中是否包含了检测机构名称、采样日期、检测依据的标准、检测方法或设备、检验检测专用章、授权人签字等。同时,甲醛检测机构选择也要精挑细选,可千万别只图“廉价”“实惠”,毕竟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找野生大师给空气算命……

三看检测结果和结论。如果是室内空气检测,通常是以国家标准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相关数值为依据,即甲醛浓度≤0.08mg/m3就算符合安全标准。

而对于家具检测,根据国家标准GB/T 39600-2021(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可分级为:

ENF(≤0.025mg/m3)

E0(≤0.050mg/m3)

E1(≤0.124mg/m3)

以上三种数据级别在检测报告中最为常见,其中ENF是E级标准中最环保的,推荐小伙伴们选择ENF级家具。毕竟空气中的甲醛浓度是受房间大小、板材数量和级别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如果您的房间面积不大且又放了很多低分级板材,哪怕每件都是E0级,最后也可能会变成E1的空气质量。

话说,您要是非要问我数值大于0.124会怎么样?听我的,别信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赶紧跑……

以上图为例,检验结果显示0.020,小于0.025的标准要求,那该家具所用的板材就是ENF级,可以放心使用。

如果报告中显示「未检出」,那就说明甲醛浓度真的很低,甚至已经低于专业检测设备最小灵敏度。那么恭喜您,这真真真是买到宝藏家具啦!这种情况下,您也就没必要再为“0甲醛”的概念纠结了,因为这样安全的数据,完全可以理解为几乎没有甲醛。



若报告中带有“F★★★★”(F4星标准),则说明其来自于日本的标准,它与E级的检测方法不同,检测内容还包括了其他有害物质,而且对生产过程、原材料也做出了规定。如果家具达到“F★★★★”标准,也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也有的小伙伴坚信“求人不如求己”。认为只要有了检测设备,根本用不着找专业机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观点倒是没毛病,但这甲醛检测设备您还真不一定整得明白。  

咱就这么说,市面上那些琳琅满目的甲醛检测仪您可未必能看的准、选的对、靠的住。建议找专业检测机构来,他们会拿一堆设备放在你家各处来收集数据,这样出的结果才会准确。

节省归节省,但这关乎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切不可儿戏。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家中检测出了甲醛怎么办?甲醛的释放时间缓慢,理论上会持续释放10到20年时间,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要尤为注意,温度每升5℃,甲醛释放的活跃度就会提升差不多一倍,要是湿度>60%,甲醛就会集体“嗨起来”,那浓度可是蹭蹭涨啊。鉴于以上情况,那些抱有“晾上个把月就会有奇效”想法的小伙伴们可要重新审视和思考了。

那位说现在各种具备除甲醛功效的神器不是比比皆是吗?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总不能都是智商税吧……说到这,那咱还要再整点儿小科普,比如新房或新车的异味,通常都来自苯系物、TVOC等,而非甲醛本身。

什么?最有效也最省钱的办法是柚子皮?别信柚子皮,因为它能做到的仅仅只能是盖住气味,而不是清除有害物质。经常开窗通风才是正解!


目前的装修材料和家具在生产过程中基本都会用到有机基材的胶水,厂家则会通过使用甲醛防止有机基材变质。其功效相当于防止浆糊一受潮就会发霉。令人无奈的是,目前也确实没有又好又廉价的替代材料。

甲醛很难通过气味来判断。如果小伙伴们感到胸闷、咽喉肿痛、持续性咳嗽、眼睛干涩流泪甚至恶心呕吐,那很可能就是身体对甲醛产生了反应。那么此时此刻别怀疑,赶快冲向室外!

最后,再由课代表“认吱吱”啰嗦几句为各位小伙伴总结如下:

看报告,找标识,CMA在左上角;

信息栏,机构章,关键要素不能少;

看数值,知标准,结果结论很重要;

想健康,先环保,用物用料得选好;

常开窗,勤通风,才是除醛小妙招。

这咋说着说着还押上韵了……

下次CCAA认吱吱会带来更多质量认证科普小知识,关注我不迷路,回聊!


为加大质量认证宣传力度,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营造良好放心的消费环境,CCAA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指导消费的作用,推出科普系列专栏,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质量认证检测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宣传,非商用,如侵权请联系沟通删除)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