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20周年主题征文作品展示(二)
最新动态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20周年主题征文作品展示(二)
2025-06-252

为纪念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20周年,协会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忆来时路、悟奋进史、望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现将部分遴选征文作品进行推送。

走在风雨中 走在大路上

                                                      ——写在CCAA成立20周年之际

夜幕低垂,潮汕的街巷依旧喧嚣,铁锅翻炒的声响混着生猛海鲜的鲜香,交织成这片土地最日常的旋律。在这片商贾云集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激动人心的成交故事。做生意是刻在潮汕人民骨子里的喜好。作为一名潮汕籍审核员,我亲历着时代浮沉中许许多潮汕企业的故事。

那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工厂审核,却让我记住了那个老板。他瘦削黝黑,衣着简朴,泡茶时沉默寡言,始终微笑着点头附和。可就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外表下,他却拥有整个家族产业,操控着一间持有行业“001”编号许可证的工厂。在审核过程中,他对生产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对市场变化却始终不紧不慢。工厂不大,左边是厂房,右边是老板一家几代人的自建房,生产与生活无缝融合。工人们有的在流水线上干活,有的在搬运原料,有的在卸货,个个汗流浃背。老板站在一旁,习以为常地介绍着主要工序、设备名称、来料情况。

与无数潮汕典型故事一样,开头都是从年少时挑担走街串巷开始,后来,靠着精准的商业嗅觉,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工厂兴起时果断投入制造业。几台设备,几张订单,便拉开了事业的大幕。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到近百人的厂房,和许多优秀的潮汕企业家一样,他幸运地抓住了中国制造腾飞的风口。

可是,风云变幻,国际市场需求的起伏、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贸易壁垒的加严,种种压力让昔日红火的工厂变得步履维艰。订单不再稳定,利润不断压缩,老办法逐渐行不通,危机感席卷整个行业。

就在这时,认证的力量悄然展现。那些先一步获得质量认证的企业,在外贸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品牌溢价明显提升。某些曾经靠低成本取胜的工厂,在认证体系的引导下,转向精益制造和智能化升级,竞争力大幅增强。潮汕工厂的老板们或许不会言说宏大叙事,但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与认证认可行业的进步息息相关。跟这位沉默低调的潮汕老板一样,在认证的助力下,无数这样的企业告别“野蛮生长”的老路子,走向“规范发展”的新大道。

可以说,中国认证认可行业的发展,正是企业破局的关键。质量认证不仅是一张证书,更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它渗透进工厂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流程,从产品检测到客户服务,每一项都在标准化的要求下变得更加精细、可靠。一个个潮汕工厂的变化,是一个个潮汕人不服输的故事,也是一个个南中国制造业腾飞的缩影。

过去二十年,认证认可伴随着中国制造的成长,从质量管理体系到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再到如今的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认证,它推动企业优化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环保水平,让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化、国际化迈进。认证从业人员走南闯北,深入工厂一线,见证并参与了一个个企业从乡镇小作坊到世界级工厂,从低成本竞争到质量品牌制胜,见证了无数企业从“活下来”到“走出去”的华丽蜕变。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到珠三角、长三角的外向型制造业崛起,再到近年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兴起,认证行业始终与中国制造业同频共振。如今,面对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浪潮,认证再一次成为破局的关键。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从低附加值加工向高端制造迈进,从单一供应链向全球布局,中国工厂正站在新的起点,而质量认证正是这一转型过程中最可靠的支撑。它不仅关乎产品质量,更关乎企业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面对未来挑战的应变能力。

潮起潮落,那些印记着时代痕迹的中国工厂走过了辉煌,也经历了挑战,而认证,正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前行的方向。那些曾在全球市场摸爬滚打的中国企业家们,那些见证工厂成长蜕变的认证人,都在这个时代的浪潮里,寻找着新的答案。而答案,正隐藏在每一次审核、每一次改进、每一次标准的提升之中。


作者:陈小雁

单位:北京中水卓越认证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