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20周年主题征文作品展示(十)
最新动态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20周年主题征文作品展示(十)
2025-07-244
图片

我的三次“觉醒”

——质量工作的探索与成长


回顾投身质量工作的岁月,这段历程满是。从最初专注织物外观检验,到深入参与质量体系管理,再到以战略思维和专业深度推动质量工作,每一次重大转变都如同破晓曙光,引领我在质量领域步步登高,完成了3次意义非凡的觉醒。

第一次觉醒:从外观专注到体系初涉

初入行业时,我是一名织物外观检验员。车间里堆积如山的织物,是我每天面对的工作对象。那时,我的工作如同在微观世界里寻宝,每一匹织物都是一片等待我仔细勘察的小天地。

手持放大镜,我全神贯注地审视织物表面,不放过任何细微瑕疵。色差、织纹不匀等问题,在我眼中犹如夜空中的异常亮点,格外醒目。有一次,为检验一批芳纶织物入厂检验,我花费两天时间,逐匹排查。凭借丰富经验与高度专注,记录每个异常,协调厂家退货返厂。这一次经历,让我深深懂得了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

但是,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单纯的外观微观检验弊端渐显。面对大量订单,人工逐一检查效率低且易疏漏。此时,我迎来职业生涯首次重大转变,开始参与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配合工作。从编制记录、统计设备信息,到管理计量设备、制定工艺实验,每一项工作都让我对质量管理体系有了全新认识。编制记录时,我意识到每个数据都是质量追溯的关键;统计设备信息,让我明白设备状态对生产的重要性;管理计量设备,确保了测量精准度;制定工艺实验方案,加深了我对生产流程的理解。在一次工艺实验中,我与技术团队反复尝试,确定最佳方案,既提升产品质量,又降低成本。这一系列工作让我跳出外观检验局限,看到质量体系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复杂系统,各环节紧密关联、缺一不可。

第二次觉醒:从基础执行到战略思考

质量管理体系配合工作逐渐熟练后,我肩负起实验制度推行和质量闭环管理重任。这一阶段挑战重重,从艰难实现技术归零,到全力将质量问题消灭在内部,过程艰辛。曾有一批材料在抽检时出现严重色差和分层问题。为查明原因,我带领团队查阅大量生产记录,排查每个环节,最终发现,出现问题原因是工艺参数有没有列入可控状态的范围内。这次经历让我深感传统质量管控方式在复杂生产环境下的无力。

为突破困境,我学习 PEST 分析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维度剖析组织所处环境。政治上,环保政策对纺织行业影响巨大,促使我们提升产品环保性能;经济层面,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要求我们严控成本;社会方面,消费者对品质和个性化需求提升,推动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改进;技术领域,新技术和设备带来提升效率与质量的机遇。

基于此,我能精准定位质量工作目标。在制定质量目标时,结合内外部环境,将提高产品环保性、降低次品率、提升客户满意度作为重点,并制定详细实施计划。这一转变使我从单纯执行者转变为战略思考者,为质量工作明确方向。

第三次觉醒:从体系实践到深度洞察

随着对质量工作的理解加深,我开启了“深度学习质量管理体系之旅”。

研究质量发展历史,我看到短短 20 年质量理念与方法的巨大飞跃,深受触动。在学习过程中,我接触众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案例,思考如何将其与公司实际融合。在参与公司质量体系优化项目时,我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从表面执行深入到核心精髓。我们全面梳理修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其契合公司业务流程与发展战略。积极引入六西格玛、质量功能展开(QFD)等先进工具。运用六西格玛解决长期困扰生产的质量波动问题,降低次品率 30%;QFD 则助力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与生产要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这次觉醒让我从体系实践者变为优化创新者。我不再满足遵循现有规则,而是站在更高视角,结合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推动质量体系持续改进。我积极参加行业质量研讨会,与同行交流,拓宽视野思路。

展望未来,质量工作挑战依旧,但凭借3次觉醒积累的经验,我将继续奋进,为持续推动组织质量提升、助力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李春萍

单位:中研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