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准备,迎接数智化应用新场景
——我与认证认可协会的10年同行路
2014年3月,作为一名“小白”,我懵懵懂懂地踏入了认证认可行业。彼时,我对于认证认可的了解,仅限于大学时代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大意为“认证认可行业传递市场信任,促进国际贸易,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是一个有意义且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于是,带着新鲜感和期待感,我成为认证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审核任务的委派工作。
2015年3月,通过大量学习、复习、备考,我取得了实习审核员注册资格,开始在一线参与审核工作。记忆中的那个时期,审核人员的能力还处于单线建设阶段,通过 “老带新”的线性方式传递审核经验,提升新入行审核人员的能力。
2015年7月,我转为从事审核人员能力管理工作。自此,开始逐步接触、了解并亲历认证认可行业的人员能力体系的变化。
我初入行业时期,审核员队伍尚处于偏重“数量”积累的阶段。对注册考试的人员,偏重于知识层面的考察,考试内容集中在知识点和判标题,考点相对单一,准备考试主要依靠背诵。
如今,经过多年建立和完善,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我国审核员注册系统实现升级,增加自动注册短信提醒功能,审核经历和培训经历可自动列入清单库以供选择;考试形式升级为上机考试,增加人脸识别签到、智能存储柜等科技设备,并建立电子题库;考试内容更灵活、有针对性,强调从多个方面考察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单纯依靠背诵备考的方式不再有效,备考人员需要对行业具有整体认知,如认证的内涵、背景、发展、过程;也需要深层次理解认证知识,如原理、结构、概念、术语、定义、标准;还需要加以运用,如工具、技术、方法。通过考试,能够综合全面地筛选出适合的人员进入审核员队伍。
我作为在认证机构从事人员能力管理的工作人员,为机构审核员准备的备考资料,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点,而是结合了整体认知、认证知识及应用的综合资料库。
注册考试制度实施的着眼点从知识点到综合素质的变化,体现了我国认证行业发展趋势和规律,为认证行业人员供给提供了保障。
在人员能力管理岗位工作10年,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提供的各项服务给予我巨大帮助。自2017年起,CCAA每年发布《认证机构发展报告》。该报告的发布,为认证机构提供了参照标准。我所在的认证机构,每年根据报告内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以确定改进方向和发展目标。CCAA主办的“认证技术提升周”活动,引领行业开展认证新技术研究,促进审核员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认证审核方法,提升专业化能力。“CCAA‘益’直播”系列公益直播活动,为审核员提供丰富的行业优质信息和资源,拓宽审核员眼界。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强调认证认可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要求认证认可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从业者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各方面能力,持续提升工作质量,提供规范有效的认证服务,并做好迎接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的准备。
作者:胡楠
单位: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协会